七千人大会时,李井泉为何在一开始拒不检讨?

 驾驭美好   2024-07-06 21:37   790 人阅读  0 条评论

七千人大会在出气会阶段时,有两个典型人物。一个主政安徽,一个主政四川。讲到这儿,大家都知道是谁,曾希圣和李井泉。出气会,讲白了就是省委一把手检讨会。

图片

这两位摆在一起,能上升到典型人物,有这么三个原因。

其一,这两位的脾气都属于火爆类型。

其二,困难时期,安徽和四川都非常严重。

其三,面对出气会,态度不一样。

为了能够有效控制出气会的节奏,在出气会开始时,政治局常委分别坐镇,各个比较严重的省市。比如少奇同志参加安徽组,周公参加福建组,邓公参加四川组。

当时就数据问题,各地普遍存在欺上压下的行为。在出气会开始后,安徽的曾希圣主动做了检讨,对安徽死了那么多人,深感愧疚。但是四川的李井泉,拒不承认错误。

图片

在七千人大会上,少奇同志做了口头报告之后,就有四川干部写匿名信了。

毛主席给四川的问题总结成五个字:

高、急、反、斗、死。

什么意思呢?高指标,急要求,反右倾,斗干部,官僚主义死不回头。

李井泉也意识到了,这是说他自己呢!随后,才在四川组当众做了检查。据说是泪流面面,但是检讨的内容,仅仅是匿名信中举报的问题。

虽然说检讨的认识不够深刻,但也总算是带了个好头儿。

四川组自我批评之后,李井泉在小组长汇报会上讲了一句话:

这几年我们是团结起来犯错误。

现在再谈起三年困难时期和七千人大会,李井泉都是一个反面教材。

我个人并不是很认同。

四川的情况,比安徽要严重,但是在当时,没有被列入重灾区。因为李井泉“捂盖子”捂得很紧,对下面进行压制,谁要反映死了人,就被指责是,小资产阶级动摇性和软弱性的表现。这种动作,并不是李井泉一个个例。

图片

李井泉的实际问题,是让他认错他不认。

但是这里有太多的无奈,罪己诏怎么下呢?

用李井泉和曾希圣作对比,很多人喜欢用人均上调粮食,四川是人均43斤,安徽是人均42斤。基本相同,但是曾希圣态度就挺好,李井泉被毛主席点了,才去检讨。

其实安徽和四川的情况不一样,人均上调粮食虽然大体相同,但是人口不一样。1959年,安徽是3400万人,四川是7300万人,这差着小4000万人。从60年到62年,安徽人口减少439万,四川人口减少622万。还仅仅是根据官方统计,1985年出版的《中国人口统计年鉴(1985年)》。

实际的情况,往往比反映上来的更严重。1962年,中办曾去四川调查,1958年到1962年,四川实际减少人口1253万。四年一头一尾,实际减少人口约20%。5个人中,有1个人没了。解放时,四川人口是5700万,一直到1958年,实际是一直在增加。

在四川,粮食作物中,以水稻为主,1961年全省水稻仅是解放时的62%。

所以结论就很好得出了,截止从新中国成立到1958年,四川的人口一直在增加。从1958年到1961年,四川的粮食产量一直在减少。但是在大环境之下,征购任务却并没有相应的减少。三年困难时期,四川又外调了147亿斤粮食,在各省市中拿了个全国第一。

所以四川人口减少,这不太正常了吗?

拿了全国第一的李井泉,现在又要做检讨。

李井泉拒不认错,也还能理解。

七千人大会的事儿,就讲到这儿了。

赞赏即可获赠20卷《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

爆文荐读
1.
评邓小平饿死大飞机!
1.
我国已经到了彻底否定邓资改的时候了!
2.
历史钩沉:揭秘邓小平上位的两大事件!
2.
批邓10万+文章,快看,会删!
1.
邓小平改革开放40年孽事概述,震惊!!
 相关文章  关键词: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