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今年3月初的时候曾推送过一篇文章,后来因为被举报删除了。
里面有这么一段话:
结果今天一觉醒来,一语成谶。
美国时间7月13日,特朗普在宾夕法尼亚州巴特勒市举行竞选集会时遭到枪手袭击。
枪手从200米左右开外的地方朝懂王打出了8发子弹。
美国每年发生的大规模枪击案高达数百起,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川普反应灵敏,关键时刻战术歪头,并在第一时间蹲下躲避,成功拒绝了安倍的邀约,仅是耳朵挂彩(事后证实是被子弹击碎的玻璃碎片划伤)。
该事件的发生无疑是非常意外的。
虽然不同的人对美国的民主制度会有不同的看法,但长期的历史经验还是让人们普遍认为美国的制度自有底线在此。
美国总统遇刺多少还可以理解,因为他可能在任上得罪了得罪不起的利益集团。
但总不至于连候选人都下手吧?人家都还没上台呢。
正如上文截图的文章所提到的那样,用子弹投票这种事,一般只在墨西哥比较常见。
当然了,参加美国总统竞选的人遭遇枪击也不是第一次了。
约翰肯尼迪的弟弟罗伯特肯尼迪就在1968年参加竞选时被枪杀,成为了美国史上第一个遇刺的总统参选人。
但罗伯特肯尼迪的情况和特朗普又不一样。
当时的罗伯特只是刚刚赢得加利福尼亚州和南达科他州的初选,还没有正式成为民主党的总统候选人,他当时在民主党党内的支持度排名第二。
所以这起枪杀大概率并非因为党争。
而像特朗普这样已经开始正式代表本党派进行全国竞选的总统候选人遇刺,在美国的历史上还真是头一遭。
所以我们这些吃瓜群众又一次见证了历史。
凶手到底是不是民主党?
美国历史上共有9个总统遭遇过暗杀,其中4个不幸身亡。
所有这些暗杀事件的公开原因都与美国国内的党争无关。它们要么是个人行为,要么是境外势力所为。
真相是否真的如此单纯?我们不得而知。
但几乎可以肯定的是,此次懂王遇刺事件的最终官方调查结果同样不会把民主党牵扯进来。
因为竞争党派在“底线”上的默契,是美国立国的根基。这个根基坚决不能被动摇,就算真的被动摇了,也不能让民众看出来。
但另一方面,不管官方怎么定义,民主党在民众心中的嫌疑肯定是洗不掉的。
这主要是因为拜登在任上和竞选中的一系列痴呆表现实在太过拉胯,用我们中国的话说叫“望之不似人君”。
虽然美国中立选民对两个候选人的普遍心态是“两个都是垃圾”,但毕竟拜登这坨已经折磨了他们四年,现在想换个“口味”也是人之常情。
再加上大环境的不景气,这就导致拜登在竞选中处于很大的劣势。
在这种情况下,民主党“作弊”就在逻辑上成为了一个合理的可能。
而且上次的大选也确实出现了“邮寄选票疑云”,所以人们的心中难免会存在这么一个心理预期:
如果这次再出什么幺蛾子,那大概率就是民主党干的。
其实民主党的盘外招也确实没停过,他们之前就一直企图通过罗织罪名把川普送进监狱。
只不过懂王也不是省油的灯,美国最高法院早在自己的掌控之中。所以只要对方的行动还在制度的框架内,懂王就不慌。
结果现在直接来了几发子弹。
网络上也存在着一个阴谋论的说法:
这场刺杀是特朗普自导自演的一出“苦肉计”,故意让枪手瞄准了耳朵而不是脑袋。
这种可能性存在吗?
几乎不存在。
因为枪支精度有误差。
受风速,枪管温度,枪管磨损程度,枪管机械加工误差,子弹加工误差,子弹装药误差...等等因素的影响,子弹轨迹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可控范围。
想在200米开外确保只命中耳朵而不击中脑袋,就目前的枪支机械加工水平而言是做不到的。
即使是目前比较好的狙击枪,理论上的物理随机散布精度也就是1MOA左右。
1MOA是机械误差1角分(1/60度)的意思。
在200米的距离上,1MOA对应的误差范围是子弹“有50%的概率落在一个半径5.816厘米的圆圈里”。
而据现场勘查,枪手用的只是一把普通的AR15半自动步枪,精度少说也有2MOA以上了。
这意味着子弹在200米距离上的精度是“有50%的概率落在一个半径11.6厘米的大圆圈里”。
很显然,枪手就是冲着特朗普这个大目标去的。
所以不管民主党在事实上扮演了什么角色,他们都很难把事情说清楚
那么美国政治是怎么走到这种“不体面”的境地的呢?
“体面”的真相
咱有一说一,特朗普如果当选的话,对美国的国内政治其实是有一定的好处的。因为他至少会扭转一些为了“政治正确”而存在的负面政策。
但特朗普本身也存在一个很大的劣势:不是圈内人,导致统治成本较高。
他虽然属于精英,但本质上是一个靠草根流量推上去的总统,跟白宫里的那些老爷们不在一个圈子里。
于是拜登在推行政策时可以依靠精英阶层内部的默契,而特朗普每执行一项命令都要和“各路豪杰”搏斗一番。
所以拜登自己虽然懵懵懂懂,但他治下的政府还是可以正常运转的。
比如说给乌克兰拨款,提高政府债务上限之类存在争议的问题,基本上也都顺利解决了。
而特朗普则在任上创造了美国政府停摆时间最长的纪录,当时有80万联邦政府雇员被迫无薪工作或强制休假了一个多月。
特朗普入主白宫就如同砖头砸进茅坑,厕所外啧啧称奇,厕所内一片狼藉。
事实上不仅白宫不喜欢特朗普,就连共和党内部也并不是完全支持特朗普。
该党内部围绕特朗普出现了“四大门派”:
反对特朗普的温和保守派。
这个派别在“保守”的立场上并不激进,他们不仅明确反对特朗普,而且在很多立场上跟民主党接近。
自由主义保守派。
这个派别以建制派为主。他们对特朗普的支持是有的,但不多,更多的是一种貌合神离的合作状态。
MAGA派,即“让美国再次伟大”派。
这个派别看名字就知道是特朗普的死忠。这些人没有什么特定的意识形态,主要的诉求就是“紧跟特朗普,寻找新出路”。
国家保守派。
这是共和党中最激进的保守派,甚至比特朗普还要激进。他们虽然也支持特朗普,但一旦他们觉得特朗普在保守的立场上还不够激进,就会踢开特朗普自己重开一局。
支持特朗普的民众大多是MAGA派,但高层精英大多是自由主义保守派(即建制派)。
他们在特朗普身上的算盘打得很响:
一方面支持他为共和党冲锋陷阵;另一方面又防着他把共和党变成“特朗普党”。
说白了,建制派只希望特朗普能在现有规则的框架内尽可能的为他们争取利益,但并不希望特朗普把规则给打碎了。
毕竟老爷们都是现有规则下的既得利益者。
所以特朗普在2021年大闹国会山的行为就让他彻底失去了党内建制派的支持。
但在今年年初发生了一件事。
今年2月28日,曾在2021年因国会山事件公开反对特朗普的共和党建制派代表麦康奈尔,宣布自己将在年底提前辞去共和党领袖的职务。
今年3月6日,共和党总统竞选人之一,特朗普在党内最大的竞争对手妮基.黑利宣布退出共和党初选。
同一天,麦康奈尔公开宣布支持特朗普竞选总统。
这是特朗普开始竞选这么久以来,麦康奈尔首次表示支持。
我3月份那篇文章对“物理超度方案”进行的调侃,正是发生在这样的背景之下。
为什么当麦康奈尔退出一线并表示支持特朗普后,我就会联想到物理超度呢?
因为建制派本质上是一个中间派...
形势剧变
所谓建制派,就是主张维护现有体制的政治势力,一般由各个组织的精英阶层组成。
简单的说就是一群位高权重,同时又比较保守的官僚。
他们习惯通过交易和妥协来解决问题。
可以说这群人就是美国政治体面的压舱石,有他们在,美国的政治博弈就会给人们一种“君子之争”的感觉。
投个票而已,不至于闹出人命。
但这种祥和的局面是有前提的:
蛋糕总体够分。
现代社会之所以比古代社会更温柔,本质上不是因为现代人更高尚,而是因为现代社会的生产力更强,做出来的财富蛋糕更大。
在蛋糕够分的情况下,各派之间确实存在一些讨价还价的妥协空间。
但随着全球范围的经济不景气以及越来越高的“霸权维护成本”,美国国会餐桌上的蛋糕已经开始不够分了。
既然不够分,自然就需要吃掉对方的那份才能活下去。
所以现在的美国无论是总统竞选还是议会斗争,都早已不再是什么君子之争,而是生死博弈。
在这种情况下,中间派就非常尴尬了,因为妥协的后果就是自己饿死。
这种矛盾在今年2月份达到了一个顶峰。
当时民主党在推动一项总金额超过1000亿美元的援乌和援以法案。
共和党领袖麦康奈尔则阻止了该法案的通过。
其实麦康奈尔本人对“对外援助”这个事是支持的。
作为一个传统的精英政治家,他认为美国理所应当地要干涉世界上所有跟美国利益相关的事务。
但他却在参议院阻止了这个法案,为什么呢?
我们作为中立的吃瓜群众,一般会从“该法案对国际形势的影响”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但不管我们思考出来的结论如何,这类看法都属于“局外人视角”。
从这个角度出发,你会觉得对外援助法案是一个跟美国内政关系不大的项目。
它顶多关系到泽连斯基和内塔尼亚胡的生死存亡,并不会影响美国国内政客们的日常生活。
但如果从“局内人视角”去看,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什么叫“局内人视角”呢?
这1000亿美元,我能分到多少?
这就是“局内人视角”。
曾有共和党议员对长期的援乌项目说过这么一句话:
“事实上,只有20%的资金是通过直接预算援助的形式直接交给乌克兰政府的。”
也就是说大部分的援乌资金,是先进入到美国国内的某些大佬的口袋里,然后再以装备和物资的形式送去乌克兰的。
不过想独吞这么大一个国家的蛋糕肯定不容易。
你必须要和政治对手达成共识。大家互相勾兑一下,约好这次我吃,下次你吃,这样才有可能成交。
搞政治得和光同尘,有钱大家一起赚嘛。
只是现在美国的国债总额已经超过了34万亿美元,今年仅利息就需要支付8700亿美元,占到了GDP的3.1%,比他们自己的国防预算还高了。
蛋糕已经所剩无几,每多切一块出来都极其不易。
如今民主党要利用自己的执政地位一下子分掉1000个亿,那么等以后轮到共和党上台时,国库里还有没有存货呢?
难说!
所以麦康奈尔阻止该法案的行为也就不奇怪了。
但1000亿美元可不是小数目。很多人的下一顿饭有没有着落,债务会不会暴雷,都指着这口。
而且万一今年选举失败,民主党以后什么时候才能吃上这么大的蛋糕就不好说了。
说白了,民主党有“不得不吃下这块蛋糕”的理由。
然后我们看到的事情就是这样的:
麦康奈尔的家人遇难、麦康奈尔带领部分共和党人投下赞成票、该法案最终被通过。
再然后就是麦康奈尔辞职并表示支持特朗普,看起来就像是在因自己的行为向同僚忏悔。
这个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大家可以自己体会,我当时的文章都被删了,在这里就不细说了。
反正结果就是民主党的一系列操作为自己抢到了大蛋糕,但也亲手打垮了共和党内部最后的中间派。
于是便有了我当时的调侃:
目前特朗普继续朝着白宫强势迈进,美国已经没有什么可以阻止共和党向“特朗普党”转变了。
除非布林肯出手搞物理超度...不过那样的话就是墨西哥剧本了。
那么如果特朗普最终当选的话,对于我们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结语.懂王会改变什么?
如果站在中美博弈的角度上看,特朗普上台是一个相对较好的结果。
这倒不是说他会做出什么有利于我们的举动,而是他的当选必然导致美国在战略路线上的摇摆。
这有助于打断美国的战略连续性,增加他们的损耗,降低他们的效率。
但话又说回来,无论美国的战略如何摇摆,都不会偏离美国统治阶层的核心利益太远。
镰刀还是那把镰刀,只是收割的角度会有所不同罢了。
所以我们的未来,还是要立足于我们自己的努力。
其实对于懂王可能上台这个事,现在压力最大的是乌克兰。
如果特朗普继续他上一个任期中那种“孤立主义”的外交风格,那么乌克兰很快就会被丢弃。
因为现在的乌克兰对于美国来说本来就已经是“鸡肋”,而特朗普之前也只表达过对以色列的明确支持。
至于乌克兰能保住多少东西,欧洲又会怎么发展,并不是他关注的重点。
他的态度从“局内人”的角度出发也不难解释:
俄乌战争是民主党治下的一盘大菜,其中的利益链条自然大多掌握在民主党大佬的手中。
如果好处不分给特朗普,特朗普当然不会支持;但如果要分给特朗普,那么大家就都不够吃。
这个矛盾是无解的,所以如果懂王上台,乌克兰的局面会越发艰难;但因为他会把资源转向以色列,所以中东抵抗力量的压力也会增加。
不过对于世界上的大部分国家而言,无论特朗普当不当选,遇不遇刺,其实都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美国掠夺他国的本性和日益衰退的影响力不会因为任何事件而改变。
所以我们顶多也就是看个热闹,在这之后该做的准备还是得继续做。
而美国党争的白热化也向我们证明了一个道理:
在乱世,没有左右逢源的“安全地带”。
(赞赏即可获赠20卷《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
爆文荐读:
1.评邓小平饿死大飞机! 1.我国已经到了彻底否定邓资改的时候了! 2.历史钩沉:揭秘邓小平上位的两大事件! 2.批邓10万+文章,快看,会删! 1.邓小平改革开放40年孽事概述,震惊!!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