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来之不易,中国工业成就举世瞩目
在主席诞辰日,我跟大家坦白一下我的身份,其实我是个教徒,属于饺子教猪肉韭菜派就蒜不就醋宗的,还请各位异端手下留情。
同时我也是个党员,带路党的党员,带是一带一路的带,路是一带一路的路。此外,我还有另外一个党员身份——工业党党员。
工业党坚信,一个国家的硬实力,取决于该国工业化的水平尤其是制造业的能力和水平。没有强大工业体系支撑,就不能成为世界强国。
对于中国而言,工业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后盾(立国之本),也是必由之路(必答题),还是主要特征(主要指标)之一。
回首世界百年,大国崛起的主要标志就是该国实现工业化。只要实现了工业化,就能跻身世界列强。不管是欧洲还是美国,亦或是东亚的日本。
这一两百年,世界的统治者一直是资本主义工业化强国。目前实现工业化的国家,也就二十来个,而且这一百多年一直是这二十来个国家,基本上没啥变化。
直到新中国的出现,这一局面才出现了裂缝。而且中国的工业化,将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工业化,14亿人口,一下子超出了北美、欧洲、日韩、澳新和俄罗斯的总和。
中国工业化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就拿工业增加值来说,2019年中国5.59万亿美元,占了全世界的24%,相当于美国、日本和德国的总和。
2019年的制造业增加值,中国3.9万亿美元,占了全球的28.1%,连续十年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地位,也相当于美国、日本和德国的总和。
2023年中国工业产值占全球35%,超第二名到第十名的总和,而第二名到第十名总和才32%。2023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30%以上。
中国的工业化之路,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先从又脏又累又不挣钱的最低端开始,然后逐渐向产业链高端爬升。
现在被美国卡脖子的少数核心技术领域,就像敌人的据点一样,已经被重重包围,不影响大局,且攻克指日可待。甚至某些领域,我们已经实现了反超。说一千道一万卡脖子大战,形势正在逆转,进入互卡阶段。
中国制造2025计划,其实就如同挺进大别山一样,是中国工业化从中低端向高端挺进一个转折点,而十四五则如同渡江战役一样,摧枯拉朽般击溃高科技封锁线。
根据十四五规划,2035年之前,我国在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
其中在十四五期间,我国要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多元化,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
中国工业化的成就举世瞩目,前景也十分光明。有很多人已经习以为常,觉得中国的强大是理所当然的。
但实际上这一切都来之不易,不是谁想搞成就能搞成的。有多少国家走上了去工业化的道路实现了逆生长,有多少国家跌入了中等收入陷阱几十年而且永远也爬不出来了。
正因为艰难,所以才是人类历史上亘古未有的奇迹。我悲观地认为,随着工业化门槛的提高,工业化的大门正在关闭,以后可能只有掉队者,没有新来者。
这意味着,中国将有可能是最后一个拿到工业化国家门票的国家。与其说是幸运,不如说是一位伟大的引路人,帮我们抢到了人类最后一张工业化的门票。
(二)国家统一,实现工业化的前提条件
第一,一个统一的新中国,是实现工业化的必要条件。这个统一,不是蒋介石那种地图上(形式上)统一、实际上中央党派林立、地方军阀割据的统一。
1928年,蒋介石形式上统一了中国,但实际上只能管住东南几个省,就那,南京城里边也是勾心斗角,党派林立。
军阀割据一方,为了发展自己的势力,巩固自己的地盘,不断加征苛捐杂税、盘剥百姓,扩军备战,营商环境很差。
说民国万税一点没有夸张,可以说是“无货不税,无物不捐”。所有你想到的都要交税,你想不到的,各级军阀政府也替你想到了。
比如说种地,除了常规的粮食税等,你用的锄头也得要交锄头税。农民捡粪当肥料,交粪税。税太重了劳资不干了总行吧?不行,要交懒税。
人一天离不开吃喝拉撒,但是你要用茅厕,对不起,要交茅厕税。生老病死人之常情,但是你死了要进棺材,对不起,要交棺材税。
比如热河的奉系军阀汤玉麟,制定了各种税收,不光是红事白事要交税、开店摆摊要交税,连养个家禽宠物、倒个垃圾等都要给汤玉麟缴税。
四川有地方征税征到了1990年,还有军阀开征粪税,派军警在城门口围堵进城挑粪的农民,按挑收费。
后来,围绕粪税国民政府开始撕逼:卫生局说,粪便有关卫生,应该我们来收。社会局说:如厕方便属于社会问题,因此应该我们收。税务局说:都给我消停下,全是我的!
这就是著名的三局抢粪,所以有了这样一则名联:自古未闻屎有税,而今只剩屁无捐。
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后台根本无法创办一家工业企业,卡拿吃要最后一定被坑死,这种环境韭菜根本长不大。
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也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连生存都很艰难,更别说发展壮大。
比如老舍《茶馆》里的茶馆,从晚清到民国,生意越来越差,面积越来越小。老板试图改良,结果还没开张,特务、巡警、兵痞轮流敲诈勒索。
茶馆里的秦二爷,一个耿直、豪爽、爱国的大财主,他卖房卖地,开工设厂,抵制洋货,救助穷人,希望通过实业救国。
结果军阀混战,把秦二爷的房子地都占了。日本来了,又被日本强行合资。好不容易捱到了抗战胜利,又被当作了逆产,花大价钱买的机器,都按照废铜烂铁的价格被政府给卖了……
第一个提出实业救国的状元实业家张謇,1895年创办了大生纱厂,事业红极一时,成为当时中国的棉纺巨头。
但是日本逐步加大了对中国的渗透,东北作为大生纱厂的主要市场,1922年销量比1920年下降了三分之一,后来被彻底挤出东北市场,大生纱厂开始全面亏损。
当时日本还没有发动九一八事变,但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控制了东北的交通运输、海关捐税、金融物价,大生纱厂的产品遭到了无端刁难和排挤。
相反,中国当时的军阀割据政府,不但不能帮助民族资本,反而还会跟帝国主义一起,敲诈勒索、卡拿吃要。1925年,大生集团资不抵债,张謇30年心血付诸东流。
还有著名的侯德榜,他发明了侯氏制碱法,打破了欧美的垄断,而且成本很低,质量很高,在国际上获得大奖,最终碱厂毁于国民党的金圆券大贬值,气得侯德榜投了共。
民国的官办企业也不行。1927年,中国的经济号称进入了黄金十年,1934年的钢产量达到了5万吨,全国人均2两,当年日本的钢产量达到了384.4万吨,连印度也有81万吨。
更尴尬的是,中国最大的现代化钢铁企业汉阳铁厂,已经沦为日本控制下的附庸了,60%的钢铁,出口到了日本。
也就是说民国这1934年的5万吨钢铁,有3万吨以上是卖给日本的。说一个可怕的事实,从九一八事变开始,日本侵略中国使用的枪炮,大部分钢铁和铁矿石来自中国。
什么是民国?其实就是各路军阀、买办、土匪、恶霸、流氓以及几个走马灯政府的混合体,大家都在跑马圈地,胡吊吸金,以至于工业甚至还不如晚清。
起码来说晚清全国政令还统一,资源可以统一调度。比如说坐镇东南的老蒋,想跟把兄弟阎锡山要一车皮煤,首先要问问阎锡山答不答应,阎锡山答应了中间还得交足了过路费。
更奇葩的是,一个国家连火车的轨距都不统一。阎锡山在山西修建的是窄轨,山西的煤运出来还要费几番周折,加大了物流成本。
统一对一个国家发展工业化太重要了。19世纪初期的德国,也面临诸侯林立的情况,简直是散装的粉末状德国。
总共几十万平方公里上,有着一个帝国、五个王国、七个大公国、十个公国、十个侯国,一个伯爵领地和四个自由市等大大小小300多个邦国、1000多个骑士领地。
这些邦国和领地之间,经济不统一,关卡林立,贸易受阻,经济发展严重滞后,军事上更不统一,所以经常受四邻欺负。
1862年,俾(bǐ)斯麦出任普鲁士宰相兼外交大臣。他上任一周就发表演说:今天的重大问题不是说空话和多数派决议所能决定的,必须用铁和血来解决!
他主张以普鲁士为核心,用武力打败阻碍德意志统一的一切势力。俾斯麦推行的这一政策被称为“铁血政策”。
1871年,德意志实现了统一,并于当年通过了帝国宪法、统一的银行法、铸币法、刑法、专利法、海关法等,打造了一个统一的国内市场,极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统一后的德国,如同打通了任督二脉一样,工业增长是英法的三四倍。从1871 年至 1890 年,德煤产量差不多每十年翻一番,铁产量每十年增加一倍以上。
许多现代化的工业部门如电气、光学和化学等新兴工业相继建立,股份公司、大银行信用机构大量出现,新建城市星罗棋布。德国工业化迅速得以实现,跻身现代化工业强国之列。
同样的道理,新中国的成立,推翻了三座大山,打扫干净了屋子,建立起了统一的政令系统,为工业化的起步创造了和平安定的国内环境。
虽然我们反对英雄史观,但说实话,要是没有千年一遇的伟人毛泽东,中国人民不知道要在黑暗中绝望地摸索多少年。在中国革命史上,毛泽东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三)顶层设计,一条非常规工业化道路
第二,毛泽东选择了一条非常规的发展道路,给新中国的工业化进行了一个顶层设计。
优先发展重工业。一方面,因为重工业非常落后;另一方面,借鉴了其他国家工业化的经验和教训。
毛泽东曾经这样描述我们的重工业:我们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优先发展重工业,是出于国家建设和巩固国防的需要。只有建立了重工业,才能为全部工业、运输业以及农业的发展,提供必须的装备。
重工业的产品是面向生产的,轻工业的产品是面向生活的。因此只有先建立了重工业,才能发展轻工业。
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比如第一次工业革命就是从纺织业开始的,西方国家一般用了五十年到一百年才实现了工业化。
而苏联从重工业开始,十几年时间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因此苏联自然而然就成为新中国最佳的学习榜样。
毛泽东选择了让工业化和三大改造同时进行。由于新中国百废待兴,物资奇缺,只有通过三大社会主义改造,消灭私有制,更有利于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进行工业化。
说到这里,中国的农民,为工业化的奠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为当时中国是农业国,工业化所需要的资金和原材料,主要是来源于农业。
也就是通过农业的合作化,国家掌握了农产品的价格,通过低价收购农产品,压缩了工业化的成本,让中国的工业化迅速实现了原始积累。
如果没有农业的合作化,那么中国的农村依然会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形态,大家有余粮也可能用来养猪、养鸡,或者跟其他农户物物交换,无法为工业化提供支援。
就算是政府来收购农产品,也要面临一个个独立的农户,那么工作量就会大起来,摩擦和矛盾就会多起来,工业化的风险和成本都会较高。
相反,一旦掌握在集体经济手中,就没那么多矛盾了,农业可以无条件地支持工业建设。所以,为了中国的工业化,我们祖辈和父辈的农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
为什么新中国前30年民生清贫,实际上是因为全国人民都在勒紧裤腰带,为的是完成国家的工业化,这一过程实际上是“以农支工,超高积累”的过程。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严瑞真1978年研究显示,建国以来前20年的农业集体化,通过“剪刀差”从农业提取了7000~8000亿元人民币的积累。而当时国有工业固定资产是9000亿人民币。
另外,新中国成立初期,抗美援朝期间的一些恶性案件(黑心棉、劣质药),让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呼声空前高涨,社会主义改造已经箭在弦上。
抗美援朝期间,他们都敢发国难财,如果是搞工业化,肯定还要出不少幺蛾子。所以毛泽东一方面发动了三反五反运动,另一方面坚定了他社会主义改造跟工业化同步进行的决心。
毛泽东做好了顶层设计之后,接下来就要由周恩来找人来落实。然而这依然是个艰巨的任务,毕竟巧妇难做无米之炊。
对于刚成立的新中国来说,虽然形势紧迫,但工业化这锅饭并不好做,没有米也没有柴,甚至连灶台也没有。
举个例子,能够反映现实有多难。我们都知道,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新中国工业化的奠基计划,时间是从1953年到1957年。
但是这个五年计划,光编制就用了四年半。也就是1951年2月开始编制,到1955年7月才通过。如果再编不好,恐怕计划就要完成了,就要变成政府五年工作报告了。
一五计划编制小组是由陈云挂帅的,他是搞经济的一把好手,曾经只用了半年多,就解决了旧中国多年都无法解决的金融和物价问题,成为名噪一时的“经济奇才”。
但是对于编制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来说,工作量太浩大,经济工作队伍人才奇缺。因为经济领域对于拿枪打仗的开国将领们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
什么是国民经济,什么是编制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很多人都搞不明白。甚至有些干部将经济工作看作是会计打算盘、商人搞货物。
另外,技术人才极其匮乏,旧中国给新中国留下来各类工程师和技术人员两万余人,其中还有些人政治上还没接受新中国。
如此单薄的人才队伍,根本无法满足新中国在较短时期内实现工业化的宏伟目标,所以这个一五计划最初可以说是一筹莫展。
而这时候,中央又把目光投向了苏联。没办法,只能借苏联的作业抄,错了错了,只能向苏联学习,而且要虚心地学,因为中国没搞过社会主义。
但是你想学,别人还未必肯教啊。特别是斯大林,对中国一直怀有戒心。外蒙古从中国分裂出去,就是他一手造成的。
斯大林曾经对前来谈判外蒙问题的蒋经国说:中国没有力量侵略俄国,今天可以讲这话,但是只要你们中国能够统一,比任何国家的进步都要快。
但是,毛泽东的一项决策,让苏联对中国的援助变得慷慨起来。这就是毛泽东的对中国工业化的第三大贡献——
(四)立国之战,为中国工业化快速奠基
第三,立国之战,为中国工业化的快速起步创造了条件。立国之战也就是抗美援朝战争,这个要说是毛泽东力排众议,大家应该没意见吧。
之前毛泽东去要援助,斯大林把他放一边晾了一个多月。搞的英国情报机构一度认为我们的主席被斯大林给软禁起来了。
抗美援朝战争让中苏关系处在蜜月之中。我们的代表去参加社会主义阵营的大会,会场上的掌声长达15分钟,连一向狂妄自大的斯大林,对我们也变得客客气气的了。
1952年8月,中央决定派一个代表团去苏联求援,周恩来任团长,陈云和李富春为副团长,30名专家随行。
代表团一到莫斯科,斯大林进行了热情的接待。周恩来毫不客气,一开口就要了800名专家,斯大林当时面露难色,但最终他没有拒绝。这不是借作业了,这是请家教。
除此之外,中方还希望苏联提供各种工业技术标准和工业技术资料,用于一五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从1950年到1953年,苏联专家带来的文献和技术资料,重达600吨。
周恩来不仅从苏联请了家教,借了笔记,还亲自让斯大林帮自己改作业。他拿出一五计划的草案,请教斯大林。
斯大林一看就皱了眉,因为草案中规定的工业总产值每年递增20%,应该降到15%或者14%。他的理由是计划不能打的太满,要留有余地。
没办法,制定计划的每个人,都恨不得新中国能一夜之间成为工业强国,所以都恨不得把目标定得高一些甚至再高一些。
比如一五计划的草案中,计划要在五年内修建铁路一万公里,但当时全国也就3万公里,还是过去六七十年修建起来的。
这一计划,让苏联的助教老师蓝眼珠子都瞪出来了,脑袋摇得像拨浪鼓,说这样的目标根本无法实现,铁路器材哪儿来?要多少机车?多少车皮?谁来维护维修?车站设备哪儿来?
这一问,把中方问懵逼了,大家谁也答不上来,完全没有想这么复杂。后来在苏联助教的辅导下,计划压缩到了5000公里。
为了一五计划,周恩来陈云在苏联呆了一个多月,而李富春率领剩下的团员,继续在苏联呆了10个多月。
代表团的出访成果丰硕,不仅得到了苏联助教的辅导,还从助教那里搞到了考试重点,而且包教包会(91项援助项目),加上1950年毛泽东访苏的50项,总项目数达到了141项。
当时苏联援助的91个项目基本确定以后,留在莫斯科的李富春马上派人回国向毛泽东当面汇报。毛泽东一听,顿时喜上眉梢,马上说:可以签了可以签了,不能要求太高……
为啥说国运来了,挡都挡不住。苏联的援助项目刚刚确定,7月27日朝鲜半岛传来好消息,《朝鲜停战协定》在板门店签字,中国可以全身心投入工业化的伟大历史进程中。
不过在出访期间,发生了一点意外,那就是1953年3月,斯大林突然逝世。不过这也是一件好事,因为赫鲁晓夫上台了,这是一位主席亲自表示要发一吨重勋章的国际友人。
1953年9月赫鲁晓夫上台,急需要得到中国的支持,所以又追加了15项援助,而且技术含量很高。
1954年新中国国庆五周年前夕,赫鲁晓夫率领庞大的代表团来华,主动提出交还旅顺基地并废除斯大林时代一些不平等的协定,承诺增加对华援助项目并供给先进装备。
毛泽东再次敏锐地捕捉到赫鲁晓夫有求于中国的微妙心理,向赫鲁晓夫提出希望苏联能帮忙发展核武器,赫鲁晓夫大吃一惊,当时没有答应,只是答应代培一些核技术人员。
1956年,东欧出现了反对苏联控制的波兰和匈牙利事件,苏共内部不和,赫鲁晓夫在政治上有求于中国,聂荣臻建议应该抓住这一机会交涉核技术。
周恩来请示毛泽东后,马上做出安排。这一次,赫鲁晓夫顶住军方的压力,决定向中国提供原子弹生产技术,帮助建立核工厂。中国的核工业也逐渐起步。
总之,从斯大林到赫鲁晓夫,苏联确定了包教包会的156个重要考点(最后落实了150项),这成了整个一五计划的核心项目,也是新中国工业化的奠基工程。
客观地说,苏联援助的规模还是挺大的,苏联总共向中国提供了66亿卢布的援助,相当于16.5亿美元,超过了战后美国对德国的援助(14.5亿美元)。
除此之外,苏联是带头大哥,其他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也向中国提供了大约7.7亿美元的技术设备援助,中国开始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工业化进程。
总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引领中国人民,缔造了中国共产党,缔造了新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搭起了完整的工业体系,为中国人民抢下了一张工业化强国的门票。
随着科技水平和生产力的提高,全球分化进一步细化,工业化门槛的大大提高,这个地球上已经容不下太多的工业化强国,因此这张门票很可能是最后一张。
最后再次感谢毛主席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再次缅怀这位千年一遇的伟人!
(赞赏即可获赠20卷《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
爆文荐读:
1.评邓小平饿死大飞机! 1.我国已经到了彻底否定邓资改的时候了! 2.历史钩沉:揭秘邓小平上位的两大事件! 2.批邓10万+文章,快看,会删! 1.邓小平改革开放40年孽事概述,震惊!!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