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一群仅仅经过简单培训、没有编制的赤脚医生,凭着极其简陋的医药设施和走家串户的极大热情,担负起了数亿中国农民的基本医疗卫生保健事业,并在人们心中积攒下永远的温暖。那个年代,“赤脚医生”们的身份还是农民,就生活在农村,靠挣工分(补贴也是以工分形式出现)生活,因此农民们养得起。他们就是本村人,与当地农民血肉相连。
作为农民健康的守护神,“赤脚医生”除了要有一定的医疗知识,更重要的是,必须有一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当年的中国农村还普遍贫穷,合作医疗能够提供给“赤脚医生”使用的药品很匮乏,他们手中有的只是一般的止疼、消炎针剂、红汞、碘酒和阿司匹林等。为了增加为农民治病的药品,减少农民的医药负担,他们经常上山采集中草药。赤脚医生“两件宝”,一根银针,一把草药。“治疗靠银针,药物山里找”,是当时农民形容“赤脚医生”工作情况的一个顺口溜。“千家万户留脚印,药箱伴着泥土香”,仍然是那个时代的农民对“赤脚医生”最温馨的回忆。
20世纪70年代初期,中国开始改善与西方关系,“赤脚医生”的事迹也随之传到国外并产生了很大影响。1969年,以黄钰祥为主编写的《“赤脚医生”培训教材(供南方地区使用)》出版。1970年,由上海中医学院、浙江中医学院等集体编著的《“赤脚医生”手册》由“上海市出版革命组”出版。这两本书以医治农民常见病为中心,清晰明了,简单易行,实用性强,不仅成为“赤脚医生”学习的必备教材,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其中的《“赤脚医生”手册》,不仅全国的“赤脚医生”人手一册,正规医院里的医生也人手一册,供他们为病人治病时参考。甚至有人说,《“赤脚医生”手册》是当年发行量仅仅次于《毛主席语录》的书,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赤脚医生”手册》出版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它译成50多种文字,在全世界发行。
进入了21世纪,当年的大部分赤脚医生转换了身份被称为“乡村医生”,称呼虽然变了,但是真正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越来越强。从2003年“非典”到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当年大部分赤脚医生一直冲在第一线,赤脚医生精神在年轻下一代的乡村医生身上一直传承着。多年来凭着负责和严谨,被村民视为健康卫士。由“赤脚医生”转变为乡村医生后,他们依然口碑好、受信赖。疫情防控以来,他们更是用通俗简明的语言不断说防控、讲知识、破谣言,消除了不少村民的恐慌情绪。如果没有他们赤诚之心的无私奉献,对于疫情发展的后果不堪设想。身挎便携式医药箱在村村落落间行走,是“赤脚医生”过去的特有剪影。手中的医疗设备不知更新换代了多少次,他们平时对村里的住户健康情况了如指掌,实战经验有丰富的“赤脚医生”们依然踏踏实实地丈量着守护群众健康的“最后一公里”。
国内目前医患矛盾激化,医患冲突时常发生,大型公立医院看病等车、排队、各项大检查、大处方、缴天价医疗费费、3分钟看完病等问题大量存在,很多病人因病致贫、返贫、甚至赤贫。反观当年的赤脚医生时代,这些情况是绝对没有的。有人质疑既然赤脚医生(乡村医生)不赚钱,为什么不转行还死守这个岗位?因为赤脚医生(乡村医生)看病的对象都是亲戚、左邻右舍、同村已经融入血液里的亲情血浓于水的乡亲,是责任、是担当,更是体现了“恫瘝在抱”医心赤诚的精神。
“赤脚医生”虽然没有洁白的工作服,常常两脚泥巴,一身粗布衣裳,但却有最真最纯最热为人民服务之心。而朴素实用的治疗模式,满足了当时农村大多数群众的初级医护需要。反观当今的医疗机构,缺少的正是这种平民意识。病房越来越豪华,收费越来越天文,大而无当的医疗体系使得医患矛盾越来越突出,早已淡出历史的“赤脚医生”又重回人们记忆也就不奇怪了。
“赤脚医生”模式和精神在新时的发扬和传承更具有现实意义,挖掘其价值内核,借鉴其普适性和组织模式,建立切合农民利益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赤脚医生”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至今他们还是为群众提供的是24小时,即时的不需要排队的贴身医疗服务。普通的伤风、咳嗽、常见的外伤的时候,“赤脚医生”能够几分钟内为你提供医疗服务,现在的他们不光能看病、看好病、并且花费依然低廉。“赤脚医生”精神不光需要在大中医学院校的学生们发扬和传承,更是值得今天所有医务人员认真学习。
1896年10月17日,英文报纸《字林西报》发表一篇题为《中国实情》的文章。文中说,“夫中国——东方病夫也,其麻木不仁久矣”。鸦片战争后中国昏睡百年,国民“其心渐弛,其气渐柔,其骨渐软,其力渐弱”,体质羸弱,精神低下,心理屈辱,被讥讽为“东亚病夫”。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翻身做了主人,摘掉“病夫”帽子既是民族期盼,也是现实需要。当时全国人口超过5.4亿,人均预期寿命只有35岁左右。卫生机构和卫生设施少之又少,天花、鼠疫、血吸虫病等地方病、传染病严重威胁着人民特别是广大农民的健康。“应该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培养一大批‘农村也养得起’的医生,由他们来为农民看病服务。”1965年6月26日,毛泽东对时任卫生部部长钱信忠说。这个讲话,就是新中国医疗卫生史上著名的“六二六指示”,核心是把医疗卫生事业的重点放到农村去。
“赤脚医生”模式把我国建国初期人均寿命35岁(世界人均寿命47岁),劳动年限15年提升到1978的68岁(世界人均寿命57岁),我国的人均寿命远大于世界人均寿命,摘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这一切成就其中赤脚医生功劳最大,谁也不能否认的。
这些年来中国的赤脚医生模式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除了欧美国家和加拿大,大部分展中国家如越南、印度,拉丁美洲、非洲等国家都在纷纷学习引进中国赤脚医生模式。国际社会高度称赞中国的“赤脚医生”项目,世界卫生组织在其1975年出版的《农村人群的健康》报告中介绍了十个不同国家在向农村地区人群提供服务的挑战与成功经验,中国的“赤脚医生”经验是第一个,报告称其可以作为解决农村地区卫生问题的成功方案。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也在其1980-1981年报告中提出“赤脚医生和其他社区卫生工作者才是在接下来20年改变卫生的重要角色”。
意识到“赤脚医生”和其所代表的初级卫生保健的重要性,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于1978年在阿拉木图召开了世界初级卫生保健大会。这次大会回顾了当时卫生系统在人力资源、药品和技术可及性方面等遇到的挑战,并提出了“包括‘赤脚医生’、医疗助理等等在内的社区卫生工作者是发展中国家取得所有人群卫生服务覆盖最现实的解决措施”。会议也通过了著名的《阿拉木图宣言》,这一宣言强调了初级卫生保健的重要性,强调初级卫生保健是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的关键和基本途径。而“人人享有卫生保健”至今也是世界卫生组织的五大工作重点之一。可以说,中国的“赤脚医生”经验启发了一些国际组织推广初级卫生保健服务,尤其是通过短期培训的社区卫生工作者来完成这些服务。
下面是国际上对中国“赤脚医生”世界贡献的评价:
为世界解决基本卫生保健问题提供了范例;
初步实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初级卫生保健目标;
为世界卫生组织制定全球卫生战略和政策提供了依据。
世界赞誉:
一、世卫组织:中国农村实行的合作医疗制度,是发展中国家群体解决生生保障的唯一范例和成功的卫生革命。
二、世界银行:以最小的投入获得了最大健康收益的中国模式。
三、联合国妇女儿童基金会:中国的“赤脚医生”模式为落后的农村地区提供了初级护理,为不发达国家提高医疗卫生水平提供了样板。
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中国的《赤脚医生手册》翻译成五十多种文字,面向世界发行,在国际社会上引发了“赤脚医生热”。
中国“赤脚医生”的发展历程是见证了一个发展中人口大国卫生与健康事业的不平凡历程。今天,面对近十四亿人口的基本国情,面对人民群众对更高水平医疗卫生服务的更为迫切的需求,统筹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健康问题,“赤脚医生”精神的发扬和传承举足轻重。赤脚医生精神在新时代得到大力发扬和传承,实现健康中国虽任重但道不远矣。
(赞赏即可获赠20卷《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
爆文荐读:
1.评邓小平饿死大飞机! 1.我国已经到了彻底否定邓资改的时候了! 2.历史钩沉:揭秘邓小平上位的两大事件! 2.批邓10万+文章,快看,会删! 1.邓小平改革开放40年孽事概述,震惊!! |
发表评论